该工况介质操作压力达 8.5MPa,且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,对泵的密封性、耐压性及长期运行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。原设计采用屏蔽泵,但在试运行中暴露出显著缺陷:
1.维护成本高
屏蔽套磨损导致电机绕组失效,年均维修频次达 4次,单次停机维修耗时 72 >小时。
2.效率偏低
屏蔽泵需分流 15% 介质冷却电机,导致实际输送效率仅 65%。
3.工况适应性差
无法满足装置提负荷时(流量波动 ±20%)的稳定运行需求。
在石油化工行业,20 万吨 / 年烷烃、芳烃装置是实现重质油轻质化、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的核心单元。其中,加氢进料泵作为装置“心脏”,承担着将高压氢气与原料油(蜡油、渣油等)混合后输送至加氢反应器的关键任务。该工况介质操作压力达 8.5MPa,且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,对泵的密封性、耐压性及长期运行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。原设计采用屏蔽泵,但在试运行中暴露出显著缺陷。基于此,项目团队选用沃尔姆 VMB05 型双壳体多级离心泵,成功解决屏蔽泵的技术瓶颈。
该工况介质操作压力达 8.5MPa,且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,对泵的密封性、耐压性及长期运行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。原设计采用屏蔽泵,但在试运行中暴露出显著缺陷:
1.维护成本高
屏蔽套磨损导致电机绕组失效,年均维修频次达 4次,单次停机维修耗时 72 >小时。
2.效率偏低
屏蔽泵需分流 15% 介质冷却电机,导致实际输送效率仅 65%。
3.工况适应性差
无法满足装置提负荷时(流量波动 ±20%)的稳定运行需求。
项目团队选用沃尔姆 VMB05 型双壳体多级离心泵,成功解决屏蔽泵的技术瓶颈:
1.双壳体结构突破高压工况限制
采用锻钢双壳体 + 中心支撑结构,外壳体可承受 10MPa 设计压力(远超工况 8.5MPa),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壳体厚度分布,管口载荷承载能力达 API 610 标准 3 倍,热膨胀位移偏差≤0.03mm(屏蔽泵为 0.1mm),确保高温高压下轴系对中性,机封寿命延长至 25000 小时。
2.芯包式快拆设计颠覆传统维护模式
整体抽出式芯包结构(含导叶、叶轮、轴、轴承箱等 32 个核心部件),检修时无需拆卸进出口管线及电机,仅需松开筒体螺栓即可在8小时内完成芯包更换(屏蔽泵需拆卸全系统,耗时 24 小时)。
3.多级叶轮与密封系统的安全强化
水力部件精密化:叶轮 / 导叶采用 CFD 优化的叶片窄流道设计,配合精密铸造(尺寸公差 ±0.05mm),泵效率达 70%(较屏蔽泵提升 5%),小流量区(20m³/h)效率仍保持40% 以上。
密封系统双重保障:针对含氢介质特性,配置API 682 第四版集装式串联密封(P11+53B 方案):
前端密封采用介质自冲洗(P11 方案),冲洗量≤5%,降低密封面结焦风险;
后端密封由 53B 系统提供隔离液,蓄能器维持隔离液压力高于密封腔 0.14MPa,压力变送器实时监测,DCS 设置低压力报警,确保零介质泄漏。
4.工况适应性与能效提升
叶轮布置灵活化:采用串联叶轮布置,平衡鼓结构平衡轴大部分轴向力,轴承负载降低 60%,适用流量波动 ±30% 工况(实测 50-80m³/h 稳定运行)。
1.长周期运行可靠性验证
自 2024 年 3 月投用以来,连续运行 12000 小时无故障,顺利通过装置 3 次开停车考验及 20% 超负荷测试(流量 72m³/h,扬程 900m)。在介质含硫量波动(1%-3%)工况下,通过密封冲洗系统优化,未发生密封失效问题,保障了反应器进料稳定性。
2.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著
维护成本:芯包式结构使备件库存成本降低 40%(仅需储备芯包组件);
停机损失:单次检修时间缩短 22.5 小时。
在 20 万吨 / 年烷烃芳烃装置中,沃尔姆VMB05型双壳体多级离心泵通过结构创新与密封技术突破,成功替代维护困难的屏蔽泵,实现高压含氢工况下的高效稳定运行。其芯包式快拆设计与双重密封保障,不仅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,更树立了高压加氢泵的可靠性标杆。随着石化行业向高负荷、长周期运行升级,该产品将持续赋能加氢裂化、渣油加氢等核心装置,推动流程工业装备的国产化进程。
零距离⻅证微⽶级加⼯中⼼和国标一级试验台实景运作
√ 平均帮助客户节省30%成本
√ 平均降低故障率4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