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材质缺陷引发腐蚀
泵体采用碳钢材质,在处理含氯离子的腐蚀性介质时,3 个月内即出现局部锈蚀穿孔。质检报告显示,介质 pH 值长期处于 2-3 区间,碳钢表面年腐蚀速率达 0.8mm。
2. 密封系统频繁泄漏
单台泵平均每 2000 小时发生一次密封失效,2018 年全年全厂共更换唇封组件 47 次。泄漏不仅造成物料浪费,更导致 3 次环保处罚。
3. 离线清洗导致生产中断
因介质含固体颗粒,需每运行 72 小时停机清洗泵腔。每次清洗耗时 4 小时,2018 年因此类停机累计损失产能约 3200 吨,直接经济损失超 500 万元。
4. 跨国维修周期长成本高
原厂配件需从欧洲发货,平均供货周期 6-8 周。2018年单台单次维修成本达 8.2 万元(含配件费、差旅费),且因备用泵不足,停机期间需临时租赁设备,额外增加成本 23 万元。